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会养牛到“慧”养牛——聊城市畜牧业现代化转型的启示

体育正文 165 0

从会养牛到“慧”养牛——聊城市畜牧业现代化转型的启示

从会养牛到“慧”养牛——聊城市畜牧业现代化转型的启示

  在鲁西平原(píngyuán)的辽阔土地上,一场以智慧化、生态(shēngtài)化为核心的畜牧业变革正在上演。聊城市通过政府引领、龙头带动,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(biāozhǔnhuà)规模养殖,促进小农户与畜牧业现代化有机衔接,实现富民强农(qiángnóng)。

  5月26日,记者在位于冠县的(de)聊城优然牧业的“智慧牛舍”里看到,奶牛们佩戴着“身份证”,享用着配方“营养餐”。通过传感器(chuángǎnqì),“云”保姆能够实时获取奶牛的活动量、反刍(fǎnchú)次数等健康数据,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。牧场负责人何瑞指着屏幕(píngmù)上的数据介绍:“我们牧场运用了物联网养殖技术,可(kě)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,奶牛生活更加舒适,产奶量(chǎnnǎiliàng)也得到提升(tíshēng)。目前,我们养殖规模为10000头,日产鲜奶200吨,年营业额可达到3亿元。”

  冠县是畜禽养殖大县,过去粗放的(de)养殖模式(móshì)和落后的管理技术,使得畜牧产业大而(dàér)不强。“养殖户多而散,单体饲养规模小、标准化程度较低(dī)。”冠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生产科负责人胡顺营指出了过去的产业痛点——组织化程度低、标准化水平低、产业附加值低。

  为推动畜禽养殖现代化,当地希望通过招引龙头企业,打造转型标杆。而此时,伊利也在(zài)全国遴选优质奶源基地,看中(zhōng)(kànzhòng)了冠县的养殖基础,双方一拍即合。“为了让牧场尽快落地,我们流转了周边村庄3500余亩土地。”冠县辛集镇副镇长曹洪涛介绍,项目(xiàngmù)推进过程中,当地为企业提供土地、道路等(děng)全方位的服务,仅用3个月优然(yōurán)牧业就落户辛集镇。

  龙头企业(qǐyè)落地,重塑了现代化(xiàndàihuà)养殖全产业链。从牧草饲料的(de)种销到养殖的数字化管理、精细化喂养,企业为周边17个村庄近350户村民提供了岗位,人均年增收6万元。“土地流转租金加上(jiāshàng)工资,还在家门口上班,挣得不比城里少!”村民虞彦锐一个人可以操控(cāokòng)8台推料机器人,现在年收入达10万元。

  同时,养殖(yǎngzhí)行业最头疼的粪污处理,在这里被转化为生态(shēngtài)财富。优然牧业创新“牧光互补”模式,在牛舍(niúshě)屋顶铺设光伏板,年发电量达800万千瓦时,可满足牧场(mùchǎng)40%用电需求,夏季还可降低牛舍温度3至5℃。养殖产生的12万吨粪污,通过(tōngguò)分子膜发酵技术转化为8万吨有机肥,可反哺周边2万亩饲草(sìcǎo)基地,形成了“种养循环”闭环生态养殖链。“沼液(zhǎoyè)发电每年还能产出1150万千瓦时绿电,加上光伏能源,牧场综合能耗下降了60%。”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涛(xuētāo)算了一笔(yībǐ)生态账,牧场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,资源化利用率从45%跃升至92%。

  “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,其他养殖场也逐步升级改造。我们(wǒmen)正从(cóng)‘汗水农业’转向‘智慧农业’。”聊城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负责人(fùzérén)杨会坤表示,聊城正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(guīmó)养殖,目前,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1662家,专业户超5992个,肉鸡、蛋鸡、生猪存出栏量(liàng)均居全省(quánshěng)前列,畜牧业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,占全市15.2%。202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将突破百亿元(bǎiyìyuán),打造黄河流域农业现代化标杆。

  随着“无人化养牛”“AI病害预警(yùjǐng)”等技术的深化应用,这座“两河明珠”城市,正在书写平原地区乡村振兴的科技(kējì)答卷。(白文斌(bīn))

资料配图

从会养牛到“慧”养牛——聊城市畜牧业现代化转型的启示

相关推荐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